8月1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已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三五”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特别是2018年启动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短短数年成效显著。
黄润秋介绍,新监测数据显示,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7%,比2015年增长了5.8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目标2.5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达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过了“十三五”目标10.8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呈持续改善态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超过“十三五”目标13.4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超过“十三五”目标4.4个百分点。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目标。
在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国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到了23.04%,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所确定的17%的目标要求。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各类自然保护地现在已有1.18万个,自然保护区474个,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在保护地内得到了有效妥善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也在逐步恢复。
2020年国家统计局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了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黄润秋说。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下一步重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减排降碳不可少。黄润秋介绍,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方面,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也顺利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需要动真碰硬,啃‘硬骨头’,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需要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黄润秋说。
黄润秋指出,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发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既降碳又减污,从而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增效。降低碳排放,将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同时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个履约周期,全国燃煤发电行业2162家企业已被纳入碳市场的范围,共覆盖了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黄润秋透露,自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交易价格也从首日开盘价的每吨48元上升到8月17日收盘价每吨51.76元。开市一个月来,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02万吨,累计成交额3.55亿元。
“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和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黄润秋说。
他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修订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同时,强化市场管理,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我们将会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的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的活跃度。”黄润秋说。(记者 杨舒)
转自:光明日报